購物車 0

音樂性之不同樂器層次1

音樂性之不同樂器層次1

淺談阿根廷探戈音樂性1-不同樂器


音樂,不是炫技的展台,而是情感的容器

有時我們看到舞者將華麗的舞序強行塞進音樂,只為了展現他們的技巧。但這樣的表演或許精彩,卻難以觸動人心。

因為真正的音樂性,不在「展示」,而在「對話」——
讓身體回應音樂想告訴我們的故事,才是最深刻的表達。而這份回應,會隨著我們的心情、舞伴的呼吸、甚至對這首曲子的回憶,每一次都不同。


在談起跳舞的音樂性時,阿根廷探戈因為沒有強烈的固定節奏,所以選擇度、自由度很高。那如此能跳出個人化的舞蹈,該怎麼解析其複雜的音樂性呢?


我們先來看阿根廷探戈的樂團編制包含:

班多鈕手風琴 (bandoneón)、小提琴、鋼琴、低音大提琴,有些曲子會有歌手唱1-3段。


除了低音大提琴幾乎只作為節奏用,其他三種都可以擔任主旋律或副旋律的角色。而阿根廷探戈的主副旋律也可以提供節奏的重音變化,所以才使得阿根廷探戈的節奏每一首都不同。


🎻 每一種樂器,都是一種情緒的角色
在阿根廷探戈音樂裡,你可以選擇踏出鋼琴的小尾音,呈現乾淨俐落的小碎步;也可以流連在小提琴的旋律中,以詮釋腳在地上畫出纏綿的線條;又或者,隨著瞬間爆發的 bandoneón ,在舞池中快速地旋轉一圈又一圈。

所以當舞者聽著不同樂器聲部時,就會聽到不同的節奏或旋律的情緒,選擇的舞步就會不同(速度、質感等差異)。

來看這個「分割畫面」的影片就很清楚啦!在阿根廷探戈裡,音樂有不止一種可能。


*Marcato是四拍節奏


🎧 最友善簡單的音樂性練習方法
我們不需要會數拍子,就能踏上這條充滿自由、想像力與趣味的入門之路。

只要反覆聽熟一首曲子,熟到甚至可以跟著一起哼旋律,當聽到某個樂器「開始吟唱」,我們就知道:身體要怎麼動了。


那不是算出來、打拍子的結果,而是「聽」出來的。
不是靠腦袋記住節拍,而是靠心記住聲音的變化。


我們可以跟著這個影片一起

🌟 第一次,跟著四拍重音跳;
🌟 第二次,跟著鋼琴;
🌟 第三次,跟著小提琴。

我們會發現:同一首歌,竟有這麼多層次
而舞動,也開始聽得更深、更真實


1748921579641




上一頁 下一頁